让夕阳更红 让晚霞更美
——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加速发展养老服务业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随着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如何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事关亿万老年人及其家庭幸福生活。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发展养老服务业,在养老服务的基础建设、功能发挥和服务成效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已初步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日前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健全,初步确立了以法律为纲领、国务院政策文件为基础、部门专项政策和标准为支撑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同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34多亿元,基本养老服务得到有效发展。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投入中央财政资金50亿元,共支持、指导203个地区开展改革试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覆盖了所有城市社区和一半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多样化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为22万个,床位790多万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和数量均突破5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老年人使用“健康码”遇到困难,凸显了当下老年人面对社会智能化、数字化难以适应的问题。对此,李邦华表示,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是也出现了不少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不熟悉智能化设备操作、生活遇到许多困难和麻烦等问题。下一步,民政部将以老年人为中心,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民政服务中遇到的智能技术困难。
李邦华表示,首先要加强培训指导。鼓励村(居)委会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家属等,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信息平台等新技术,帮助广大老年人克服不会用、不敢用、不能用智能技术的困难。“比如2020年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就提出‘养老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家庭成员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提供便利,为老年人联系家庭成员提供帮助’,如果老年人住在养老机构中,养老机构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关培训、辅助服务。”李邦华说。
其次是在民政服务领域继续保留人工服务、面对面的服务方式,确保老年人即使无法使用智能设备,也能办理相关业务。同时,在民政服务领域运用智能信息技术时,要坚持适老化原则,避免给不熟悉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增加负担。此外,还要联合相关部门,深入研究老年人在智能技术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涉老智能产品的适老性,满足老年人在出行、就医、预约服务、线上消费等方面的需求。
编辑:益语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