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帐号通行证在线投稿

科技为助农增收添翼

慈善公益报 2020-10-26 10:50:27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郭诗锦)科技助农,为乡村脱贫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国多地探索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或实施科技推广工程,助力农户增产增收;或对助农项目科学管理,使其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科研+农户+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以技术依托和服务为纽带的“科研+农户+推广”有机结合的模式正在兴起,推动了科研团队和农民双赢合作,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乌拉特前旗苏独仑镇永和村村民王来全今年种植了60亩的西葫芦,以往他种植的普通西葫芦籽种单一,品种抗病性差,影响产量和品质。再加上没有配套的栽培技术,导致他家每年西葫芦的产量上不去。今年,他使用新的品种后,特色作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上门全程指导,帮助他科学施肥、中耕,提供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往年我们种葫芦,都是用过去的老办法,现在通过科学种田技术人员下来亲临指导。今年的产量看着明显的增加,一亩地亩产能增加200元钱,挺好的。”王来全高兴地说。

据了解,籽用西葫芦是乌拉特前旗的特色经济作物,全旗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约占全旗播种面积的10%左右。今年乌拉特前旗积极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引进选育优质、高产的西葫芦新品种,为籽用西葫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保障。

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农业种子站站长刘永泉说,科技成果转化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强农作物的抗性实现稳产,能提高和改善产品的质量,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下一步将推动企业和农户双赢合作的不断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换的步伐。

“四优四化”确保农户“旱涝保收”

在河南的西峡县寨根乡方庄山茱萸示范基地,一串红玛瑙般熟透了的山茱萸挂满枝头。近几年,得益于省农科院在方庄村实施“四优四化”山茱萸项目,山茱萸的收益一年比一年高,使农户得到了实惠。

“四优四化”山茱萸项目是河南省农科院在该地区实施的科技推广工程。针对西峡山茱萸产区幼树管理不规范,盛果树管理粗放、农药化肥用量超标等问题,技术团队深入产区调研,实施项目带动,主攻关键技术,通过培训指导,基地示范带动西峡县20余万亩山茱萸核心产区提高管理水平,藏药于技,打造制药企业“第一生产车间”。

“山茱萸是俺山区农民的‘摇钱树’,村里一半以上的农户凭借种植山茱萸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轿车!”看着眼前丰收在望的田园美景,种植大户潘茂彰说。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西峡县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山茱萸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达1800吨,年产值7000多万元,约占河南省总产量的一半,占全国总产量的70%,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列。该县以宛西制药集团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实行“订单”生产,确保药农“旱涝保收”,全县从事山茱萸种植的农民达20万人,成为山区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编辑:益语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活动网域名:ihuod.cn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活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