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民心 暖人心 提信心
“我很珍惜这个岗位,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生活的新希望。”6月24日,银川市兴庆区海宝小区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李乐说,言语中饱含开心、感恩和满满的责任。
就业工作位列“六稳”“六保”之首,是最大的民生,特别是困难人群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重中之重。近年来,宁夏加大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安置力度,着力解决城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兜牢民生底线,助力脱贫攻坚,照亮困难群体的人生。
感谢党和政府挽救了我们家
李乐2011年大学毕业后考入某商业银行工作。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他的人生。
昏迷48天后,李乐的命保住了,但肢体二级残疾。之后,单位解聘、女友分手,原本阳光自信的李乐变得脾气暴躁、自暴自弃,母亲张丽霞因此患上了抑郁症,让儿子重新融入社会成了她的揪心事。
今年5月,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办事处为李乐安排了离家近的海宝小区社区公益性岗位。“上岗1个多月,孩子脸上就有了笑容,邻居们说听见乐乐唱歌了,我真的很高兴,感谢党和政府给了孩子一个就业的机会,挽救了他,也挽救了我们家。”张丽霞说。
“在这里感到被认可,大家相处也非常融洽。”在社区上班李乐很开心,由于有电脑操作技能,录入数据、教老年人用手机办理业务等成了他的强项。6月初的一天,一位老大爷到社区办社保认证,拿着手机“捯饬”了半天依然无果。李乐发现老人手机里的认证版本太低,就帮他卸载并重新安装,手把手教他完成认证,老人连声感谢,并冲李乐鞠了一躬。“当时心里暖暖的,在这里我找回了自信,实现了自我价值。”李乐说。
55岁的任夺银是一名退役老兵,2001年下岗后四处打零工,开过出租车,跑过长途货运,“后来岁数大了,出去干活没人要”。街道办事处得知情况后,将他安置到街道老年活动中心公益性岗位。“在家附近有份工作,每月按时发工资、缴纳三险,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我很知足。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就业的机会,我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社会。”疫情防控期间,任夺银组织志愿团队,连续1个多月为海宝小区福川苑的居家隔离人员提供爱心服务。
公益性岗位缓解了就业困难人员的燃眉之急,让他们有尊严地拿到了一份工资,点燃了他们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办事处劳保专干祝宏娟说,辖区46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在不同岗位努力工作,奉献着光和热,另有20多名公益性岗位期满人员通过参加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考试、企业招聘、自主创业等方式实现了再就业。
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6月24日9时,张强按时来到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中心图书馆,分类整理图书、接待借书还书的群众。这份看似枯燥的工作,让张强感到快乐和自信。
张强是一名视力残疾人,2018年4月从海原县树台乡移民到掌政镇。妻子在家照顾2个年幼的孩子,张强在朋友的盲人按摩店打工。后来,按摩店因生意不好关门,张强的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
去年11月,他被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做图书管理工作,月工资1660元,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保障,张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帮助了我,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也要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奔小康。”张强说,去年年底他免费参加了政府组织的盲人按摩技能培训,如今利用周末外出打工,挣点零花钱,也为将来的就业创业打基础。
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同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白立明今年41岁,2018年做了肺部切除手术,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妻子外出打工,加上3个孩子正在上学,日子过得窘迫。
去年,青铜峡镇政府给他安排了路面保洁的公益性岗位。“我一定好好干。等身体好一些,就养几只羊,在附近的温棚打打工,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白立明对未来充满信心。
“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的设置,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依靠双手脱贫增收的信心更足了。”青铜峡镇政府工作人员说。
自治区人社厅负责人告诉记者,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对象是在国家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饱含着党和政府对就业困难人群的关爱关心,更有对他们就业信心的建树培植。公益性岗位同时具有“临时性”属性,对公益性岗位补贴期满退出人员,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做好政策衔接和就业服务,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鼓励其自主创业。
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是宁夏200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举措。截至2019年底,累计帮助7.92万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今年,在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自治区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1万个,同时鼓励各相关部门、各市县统筹资金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发公益性岗位2万个,其中城镇公益性岗位8100个,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11900个。
一个个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人群送上一份份妥妥的幸福,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坚定了他们自强自立的决心,为城乡就业困难人群的民生幸福和脱贫攻坚追加了更多的保障值。(记者 张晓芳)
编辑:益语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