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普孟秋 摄
在云南省怒江州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身着红色马褂的志愿者们为搬迁群众拍摄全家福,清理内务卫生。怒江西岸夜市,志愿者们将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内容融入到志愿活动、有奖竞答、健身运动中,让群众在“玩”中学到知识。泸水市团结社区,“语润怒江”推广普及普通话志愿服务示范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过去的一年里,怒江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努力促进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服务模式,以各种方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融入千家万户。截至目前,怒江全州共开展志愿服务7757场。
春风化雨润民心
“我们单位每天都有一部分同事要出来宣传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知识,同时清理好卫生区。”志愿者张卫荣说。
怒江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动志愿者下沉社区开展卫生环境大清理以来,州、市等各级机关共下沉干部职工30000余人次,并带动周边居民也参与进来,营造出“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人人行动,家园才能更美。”怒江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常驻副主任说,以志愿服务为抓手,通过志愿服务带动,让群众参与进来,人人共建共创共享美丽家园。
居住环境美如画,文明生活方式来点缀。清晨,泸水市和谐社区楼栋长开干益整理好内务,拍了照片发到所在楼栋微信群,开始了每天早上“每日一晒”卫生评比。
“搬到社区,日子越过越好,也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干益说,他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志愿者,一有时间,他就走家串户,给居民讲解人居环境提升方式。
如今,和谐社区全民大扫除已经常态化,每天家家户户自觉搞好内务卫生,垃圾日产日清,生活方式也更加健康。晚饭后,怒江边散步的群众络绎不绝。
“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才有生命力。”和谐社区党总支书记告诉记者,志愿者登门入户,干群关系更加紧密,春风化雨润民心,让群众能接受、愿参与、有认同,主动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中,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将实践中心建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怒江的江水是清清的,小白鱼跳得高高的……”清晨,大兴地文明实践所里,傈僳族群众正在唱“摆时”、跳“刮克”。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之初,泸水市就把实践中心定位为党在基层吸引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阵地,整合农民讲习所、教育、文化等资源,搭建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等6大平台,让老百姓们在日常活动的地方就能接触、了解、参与文明实践。
“到省外打工一年,国家就给1万元补助。”大兴地镇维拉坝珠海社区李兴文家中,社区党总支书记和志愿者边示范整理内务边宣传劳务输出奖励政策。
“搬下来后,白天到铁核桃扶贫车间干活,晚上到广场跳民族八套舞,或者参加普通话培训。搬迁后,生活更加充实了。”搬迁群众纳文英激动地描述着现在的幸福生活。
泸水市所有乡(镇)、村(社区)均全部挂牌成立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坚定理想信念,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组建农民宣讲团,开展基层理论宣讲9859次,参加群众近8万人次。组建文艺志愿服务队,到基层开展文艺、法律、电影放映、义诊、就业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
文明实践课堂赋能乡村振兴
夜幕下的怒江州职教中心教室里人声鼎沸,来自全州的青年正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激烈地讨论着。
“文明实践课堂的涵盖内容广泛,从普通话的培训到党史学习教育,从手工编织到网络营销案例分析……”班主任杨波说,这样的课程他们每年都要开很多次,旨在提升农村青年文明素质,为乡村人才赋能。
“通过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让学员们更快地上手,掌握一门技能。”泸水市阿克己合作社理事长说,她已经在文明实践课堂做过多次培训讲师,看着学员们很快就能上手网络直播,她很欣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怒江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通过问卷调查,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力促志愿者资源供需匹配。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实践课堂,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全力赋能乡村振兴。
今后,怒江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持续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进一步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在怒江落地生根,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绽放峡谷。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