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脱贫攻坚并非一劳永逸,脱贫摘帽也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我国各地开始探索多种防返贫机制。其中,公益性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防返贫方式得到广泛运用,为众多贫困边缘的群众撑起了“保护伞”,托起了他们的小康梦。
产业保险 保障稳定收入
近几年来,人保财险宁夏分公司陆续开发各类产业扶贫保险产品34个,累计向50余万户建档立卡户种植业304万亩、养殖业458万头提供风险保障113亿元,赔款近2.89亿元,使18万户次贫困户从中受益。盐池县花马池镇的陈女士就是受益人之一。
“去年我的20多亩黄花菜,因为连阴雨天,坏了一大半,多亏镇上提醒我入了产业保险。这样一来,保障了我的收入。”陈女士说,去年在黄花菜种植上,不仅没有赔钱,还小有盈利。
宁夏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没有启动保险扶贫项目之前,种养殖损失全由贫困群众承担,收入常打折扣,免不了有返贫风险。现在给产业上了保险,村民花小钱、保大钱,解决了后顾之忧,他们心里踏实了,发展产业也更有底气和劲头。
据了解,自治区扶贫办与宁夏银保监局通过建立风险调节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参与保险机构的积极性。相关保险机构在“扶贫保”项目覆盖的乡镇设立保险服务网点,组建农村保险服务队伍,实现100%全覆盖,涉及全区19个县、市182个乡镇,切实提高了保险服务贫困地区的能力。
在吉林省集安市太王镇,该镇推广的农业保险涉及品种有玉米、人参等险种,保费均由政府补贴,严格执行贫困户零保费的政策标准;甘肃省静宁县立足苹果产业发展实际,灵活运用金融扶贫资源,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大力实施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帮助果农在市场行情走低的情况下转移市场风险,实现稳收增收。
医疗保险 防范返贫风险
近年来,重大疾病已成为横亘在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为破解这一难题,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区民政局多管齐下,搭建全方位服务平台。
“每年能为俺减轻十万多的医疗负担,这都是俺不敢想象的,以后俺看病心里也不怕了,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梁水镇乔集村恶性肿瘤患者张玉带,因每年支出巨额医疗费用造成生活非常困难,被东昌府区民政局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据了解,区政府出资为他购买了特惠保险,医疗费用在扣除个人负担和自付部分后,报销总额度提高至92%,每年减轻10多万元的医疗负担,有效预防了贫困家庭因病返贫的风险。
据悉,在东昌府区,像张玉带一样享受到“特惠保险”福利的共有 4106人,这是该区在全市率先针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外的低保、特困人员实施兜底保障再升级项目。例如2020年度,该区共有871名扶贫系统外的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因病住院治疗,总计支出医疗费用为1876.6万元,其中医保和医疗救助可报销1651.53万元,占总体医疗费用的88%;如购买特惠保险后,报销额度能够进一步提高至92%。
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1.5万名妇女获赠“两癌”保险,通过构筑“筛查+救助+保险+帮扶”四位一体的关爱服务体系,积极为困难女性排忧解难。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财政先期拿出423万元设立“防贫保”资金池,为全县临贫易贫人群提供足额风险保障,保险责任不仅覆盖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返贫类型,还覆盖其他所有致贫返贫类型。
在贫困户全面脱贫,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之际,公益性保险不仅保住了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户因病、因意外、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返贫,也让广大人民群众沐浴到了党的阳光雨露,共同奔向美好小康生活。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