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末,刘巧云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搬到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平治社区的拆迁安置房。她最初的打算是在这里暂住两年,之后卖掉房子,搬到河西跟儿子一起住。然而,如今的她不仅爱上了西善桥,还发挥余热服务身边人。
为困难人群发声刘巧云自称是闲不住的人,喜欢到老年大学学习声乐和朗诵。搬到平治社区数月,她便穿起红马甲,成为养老服务志愿者和社区网格志愿者。从此,社区创建文明城市、人口普查、慰老服务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与她相关。
因居民大多白天出门上班,上门采集信息、登记、沟通交流等工作都在晚上进行,刘巧云吃过不少闭门羹。也曾遇到不讲理、不配合的租客,但刘巧云觉得,做这些事情让她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和自己的价值。
“几栋几单元的某某是植物人,身上插着胃管,家人每天把食物打成糊喂进去;几零几室的某某90多岁不能自理,特别可怜;几楼的小伙子刚结婚,母亲就得了癌症,每月化疗花费1万多,整个家庭因病致贫……”刘巧云能细数自己对点服务的每一户人家的具体状况,她把所有困难人群的情况记录下来,统一交到社区,希望社区逢年过节有福利能优先照顾这些人。“我们了解这些情况后就及时向上反映,我们不说,谁又能知道他们的难处?”
有人常对刘巧云说:“大姐,你这个年龄还在为我们做事,多不好意思。”她的回答是,“我不老,还能为社区、为群众做一点事情。”
刘巧云说,她特别热爱平治社区,这里有她所爱的合唱团、太极队、舞蹈队、美术团、读书会、美食团等,她喜欢这里的生活,并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为老人挽回家庭作为养老志愿者,刘巧云已经成为负责片区老人们依赖的贴心人。平治社区党建办主任说,刘巧云用一己之力,影响了一个家庭。
有一年夏天凌晨1点,刚入睡的刘巧云接到楼上一位80岁老太太打来的电话,气息急促而微弱:“你快来,我不行了……”刘巧云赶紧起床,穿着拖鞋就往楼上跑,一进门就看见老太太脸上汗如雨下。她想给老人的儿子打电话,但老太太坚决不同意,情急之下,刘巧云拨通了社区网格长的电话,两人在20分钟内将老人送至医院救治,陪她做检查、做CT、输液,一直到天亮。
据了解,这位老人虽然有儿子,但二人长年没有来往。老太太碍于自尊心,不曾对邻人讲过,又因心疼儿子,不忍多叨扰他,久而久之,自己活成了独居老人。刘巧云想劝说老人找儿子承担起赡养义务,却又不能过多干预。
今年,老太太旧病复发,实在看不下去的刘巧云拿起老太太手机,以第一人称口吻发了条短信:“儿子,妈妈很不舒服,妈妈需要你……”虽然老太太的儿子回应很冷淡,但这次联络成了母子二人关系改善的突破口。
现在,老太太的儿子经常打来电话关怀自己的母亲,老人很开心,直称刘巧云就像自己的亲妹妹。
活成儿子的榜样2020年春节,刘巧云把96岁的老父亲接回家中过年,没想到遇上疫情,社区抗疫工作急需用人。刘巧云决定让兄弟接走老父亲并照顾好他,自己随即到社区守岗。刘巧云告诉记者,当时她的儿子十分担忧,不放心她出门,她劝导儿子说:“妈妈是党员,不管有多危险,我们都要冲到第一线。现在妈妈还是社区网格员,我们都不挺身而出,那社区靠谁呢?”
守岗那几个月正是南京最冷的时候,刘巧云一天工作9小时,帮忙发物资,检测体温,提醒居民戴口罩……2020年初口罩还是稀缺品,供货十分紧张,刘巧云每天守岗都会在口袋里放一些儿子送给自己的口罩,以备小区居民不时之需。“年轻人早晨上班经常会忘记戴口罩,出门不能上地铁或公交时才想起来回家取,很耽搁时间。有需要的话,来我这里拿就好。”刘巧云说。
从2020年至今,刘巧云在疫情防控的志愿岗位上已默默奉献了三年,忙碌了三年。儿子想带孩子回家吃顿她亲手做的饭都很难,他时常跟家人开玩笑:“我们回家吃饭都要预约呢。”
去年,刘巧云40多岁的儿子向所在单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或许刘巧云自己都不曾想到,她已活成了儿子的榜样。
1998年就入党的刘巧云说:“从我宣誓入党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信念,要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