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工作人员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展示场馆内的无障碍车辆。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题:冬残奥会让“双奥之城”更温暖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德欣、邰思聪、罗鑫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即将落下帷幕,这是继2008年北京残奥会后,北京再次举办大型国际性残疾人体育赛事。精彩的赛事、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志愿者的微笑、安全和无障碍保障,令参赛人员和全世界观众印象深刻。
14年间,以筹办冬残奥会为契机,北京的无障碍水平显著提升,助残理念深入人心,“双奥之城”用更便捷、人性化、有温度的城市环境欢迎全球各地的八方来客。与冬残奥结缘,让这座城市更加“温暖”。
赛事无障碍各方点赞
“往届冬残奥会中,高山滑雪赛场的无障碍往往最具挑战性,本届冬残奥会的高山滑雪赛场令人赞叹。”近日,在北京冬残奥会“无障碍环境建设”主题发布会上,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专家伊莱亚娜·罗德里格斯对北京冬残奥会的无障碍设施作出好评。
2月28日,运动员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准备乘坐缆车。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冬残奥会转换期间,罗德里格斯就曾到访过延庆赛区,她对那里的无障碍设施印象深刻。“比如媒体流线,即便使用轮椅,记者们在混合采访区也会感觉非常安全,这里的混采区是我见过的最‘无障碍’的。”
不论是竞赛场馆还是运动员生活起居的冬残奥村,无障碍设施随处可见,各流线的顺畅衔接让不少参赛运动员、教练员们感到舒适与便利。
美国残奥冰球队员凯尔·西奇说:“电梯的空间很大,有利于我们使用轮椅,我们的床也被调低了,非常便于使用!”
在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下肢残疾运动员也能佩戴滑雪器具直接乘坐轿厢式缆车,这大大节约了运动员往来出发区、休息区的时间。参加过索契和平昌冬残奥会的荷兰冬残奥高山滑雪队教练员尼基·埃尔斯沃德对此十分满意。他说:“这里的硬件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都是我所参加过的冬残奥会中最出色的。”
2月28日拍摄的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无障碍坐席。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介绍,北京冬奥组委将冬残奥会特点和需求充分纳入赛事各项运行和服务中。住宿方面,签约饭店新改造无障碍房间109间;医疗方面,开展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医疗救助服务培训,在相关场馆提供轮椅、假肢维修服务和导盲犬服务;交通方面,投入包括280辆无障碍车辆服务冬残奥会;安保方面,制定人性化安检规范,为残疾人接受安检提供便利。
科技加持让梦想照进现实
在残奥会的推动下,一大批“黑科技”在助残领域实现落地,助力众多残疾人挑战自我,实现人生目标。
大拇指向内回收,仿生手五指并拢,稳稳地握住火炬,顺利交接给下一位火炬手……3月2日下午,在位于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点位,东京残奥会冠军贾红光佩戴着一款国产智能仿生手,顺利完成了火炬传递。
在火炬传递中,还有一位下肢残疾人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协助下,完成了独立行走传递火炬。
3月5日,中国运动员刘子旭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比赛中夺冠,这是中国在残奥雪上项目中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残疾人冬季体育科研领域的一次突破。
3月5日,中国选手刘子旭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奖牌背后,清华大学智能与生物机械研究室主任季林红带领科研团队,承担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残奥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关键技术”的攻关任务。团队不仅帮助残疾人运动员制定“一人一策”训练计划,还将雪上项目训练“搬”进室内,通过系统监测残疾人运动员运杆、滑行过程的发力和动作姿态。
“我希望能把这些运动员的运动规律总结出来,把适合残疾人运动员使用的国产器械制造出来。”季林红表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助残科技”服务于残障人士冰雪运动以及日常生活。
2月25日,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矫形器、假肢与轮椅维修中心的维修技术人员朱利安·纳普展示工作中需要使用的各类工具。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在冬残奥村,运动员们只需扫描运动员手册上的二维码,就会显示出整个区域设施信息,获取起点和目的地后,平台会进行最优计算,为有无障碍需求的人士进行导航。还有一批为视障人群提供语音识别服务的翻译机、为听障人群提供出行指引的高精度定位导航设备,在本届冬残奥会上大放光彩。未来,这些科技成果将让残障人士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轻松便捷。
无障碍因“双奥”蜕变
作为“双奥之城”,北京的无障碍环境也因两次奥运有了显著提升。
自2019年11月开始,北京启动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三年行动方案,围绕重点区域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领域,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精心打造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
今年41岁的杜鹏是一名市级无障碍监督员,他每天坐着轮椅,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内,体验和勘查无障碍设施。机场、地铁站、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2月28日,工作人员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展示场馆内的无障碍车辆。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以前很多人认为,无障碍设施只是给残疾人使用的,但现在我们在努力倡导和推动‘通用无障碍’概念。”杜鹏说,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孕妇,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儿童,任何群体在其人生各阶段都有可能用到无障碍设施。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表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是短期的,但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是长期的。不断加快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将为“残健融合”搭起一座坚实的桥梁,让更多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